也许是因为会议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太过常见的缘故,没有太多人愿意静下心来去思考会议价值问题。我们经常会说,会议是一种工具,用来讨论问题、解决问题;会议是人类群体面对面的一种手段,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。除了类似简单描述之外,也有比较正式的定义:unwto(世界旅游组织)在一个会议产业研究报告中,用六个词来描述会议的价值:学习、讨论、观点分享、社交、业务和激励。这些描述就够了吗?我们每天都在乐此不彼地举办或参与各种会议,其中的原因就这些吗?我在想,会议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能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,原因一定不止于此。以在华举办的某大型国际学术年会为例,想想下列群体参加会议的原因:
国际学术组织为什么要组织这个会议?
中国相关的学术团体为什么要申办这个会议?
这个会议来华举办对国家有何意义?国家领导人为何同意到这个会议上致辞?
以pco、dmc类供应商参与的目的什么?
赞助商、参展商呢?
嘉宾、演讲人呢?
国际国内的参会者为什么愿意花费金钱和时间来到举办城市参会呢?
参会者所在机构愿意花钱派人参会的动机是什么?
举办地政府为什么愿意花钱出力以让这个会议落地本城市呢?
举办地的场所类、服务类供应商积极参与的目的只是经济收益吗?
要想说清楚以上群体参会的目的,以往关于会议价值的解释就不够了。大型国际学术年会具有参会者人数多、会议形式复杂、与会者群体类型齐全、参会者来源多样化等特点,对于这类会议的分析,有助于我们了解各类与会者群体的参会动机,深入认识现代会议的价值。
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,会议也一样。综合分析,阻碍我们全面、深入认识会议价值的原因,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:
1、会议的普通性
提到会议,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它有什么用处,可以说一点神秘感都没有。可是很多人好像不太清楚,会议极其复杂,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小型工作会议,与另外一个地方举办的万人国际学术年会相比,虽然都叫“会”,但两者的共同性实在是少得可怜。会议的常见性、普通性特点影响了我们对于会议价值的深层次理解。
2、会议的发展性
很显然,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,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是不同的,别说一千年前、一百年前举办的会议与今天的会议有巨大差异,即便同一个会议,十年前和今天相比,也肯定不是一回事儿。
会议价值的发展变化,一定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:
1、会议是人们社会生活最紧密、最集中的反映方式之一。
会议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——社会、经济、科技、文化等都会以某种方式在会议中表现出来。
2、不同发展阶段人们对于会议的诉求会有很大的差异。
社会经济发展初期,个人与机构的消费能力弱,对于会议的诉求也就没有那么高。这时候,人们参加会议的目的比较简单,只要是见到了某个人,或者解决了某个问题,就感到满意。会议对于举办地政府的价值也远没有现在那么大。可是到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,温饱问题解决了,人和机构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改变,人们对于会议的期待当然也不一样了。
3、会议由工具转化为平台。
作为“工具”的会议很容易理解,说白了,就是遇到问题开个会就行了。可是“平台”就不同了,它的作用机制要复杂得多。“平台”是一个多方价值互动的地方,每一方都期望从平台的互动中获取新的价值。换句话说,“平台”就是多方价值的链接者和新价值的创造者。从“工具”到“平台”的变化,是一种跨越性的变化,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一种必然。
仔细观察你会发现,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重要会议、高端会议在举行,这些会议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分量持续增大。这些重要的、高级别的会议,大多数都具有平台性质。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平台会议为主导的新的会议市场发展时期。会议平台化之后,更多有影响力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其中,包括国家、城市、社会团体、企业、知名人士等,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会议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。这一点正是现代会议带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。鉴于平台会议的价值与日俱增,创办新的平台性会议,或对原有的会议进行改进提升,再或是将原有的会议变成某个平台性会议的组成部分等,将成为越来越多机构和个人的选择。
会议平台化之后,组织者、参会者等的价值也得到了强化。主要包括:
1、组织者价值
与一般会议相比,主办、承办平台性会议,组织者能够在品牌影响力、收益、会员价值、业务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收获。
参会者个人及所在机构价值。与会者参加某个会议,不仅是个人的事情,更是其所在机构的事情,因为参加会议是一项公务活动,费用由机构承担,担当着机构的使命。因此,参会者的个人价值和机构价值总是交织在一起的,难以分割清楚。unwto在相关报告中关于会议价值的分析,基本上反映了会议参与者及其所在机构对于会议的基本诉求。由于机构的参会价值需要通过与会者个人来体现,会议组织方越来越重视与会者个人价值的回馈。另外,对于参会者个人而言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举办地的旅游价值——特别的文化体验、心灵体验正变得愈加重要。
2、举办地价值
任何一个会议都可以为举办地带来经济收益,但平台性会议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区域影响力提升、产业与科研进步、会奖旅游发展等方面给举办地带来额外的益处。国家及地方政府愿意花力气创办或引进重要的平台性会议,其用意主要在于后者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会议已经演变成了参与者多方价值汇集、碰撞并产生新价值的综合性平台。所以,会议的价值公式更应该是这样的:
会议价值=参会者价值(个人价值 机构价值) 组织者价值 举办地价值 赞助商及供应商价值=各参与群体所需要的新价值
其中,参会者价值是会议平台价值的基础。这里的“参会者”是指包括与会代表、参展商等在内的与会人员的统称。参会者价值公式如下:
参会者价值=会议价值(通过学习、讨论、观点分享、社交、业务、激励等方式获得的价值) 会议体验价值 旅游体验价值
这里加上“会议体验价值”,是因为会议价值产生作用的前提是参会者良好的会议体验。换句话说,如果与会者感觉不好,会议价值都无法被带回家。至于“旅游体验价值”就更好理解了,因为潜在参会者是否选择参加某个会议,既有会议本身的因素,也有旅游体验方面的考量。
假如把所有会议都看作是“工具”,包括工作区会议、市场性会议,以及简单会议、平台性会议等,那么它很可能是全世界最复杂多变的“工具”类型。想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把它们都套进去,肯定不那么容易,但我想这种“公式化”的尝试还是很有意义的,一来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会议的价值,不再让会议“混沌一片”;再者还有助于我们驾驭会议这种“工具”。
★ :本平台作为开放的会展会务信息发布平台,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平台无关。如文章、图片、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、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,请提供相关材料,发送到:2794372171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