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不办节会,还真是一个问题-澳门pg电子游戏

前段时间,某地搞了个特别现代、新潮的节会,引起了网民的议论。质疑者说,经济不发达,财政不宽裕,还有相当的贫困人口,有必要花那么多的钱办这种太超前的节会吗?赞成者认为,欠发达地区咋就不能追赶潮流、搭上时代的快车?更何况,节会办好了具有品牌效应。有网民甚至认为,政府应当积极出面,在这方面掏些钱,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引领,是值得的。

其实,办不办节会并不该成为问题。节会早已经成为一种“经济”,被称作“会展经济”。无论是我区,还是全国其他一些地方,因为办出了水平、办出了特色,取得了很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成为了地方的一个响当当的名片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
节会,既是一个地方宣传自己的“名片”,也是促进交流发展的机遇,同时,也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载体。因此,办不办节会不是问题。问题在于:节会该由谁来办,或者说,谁该在节会中唱主角。

节会,特别是经济类的节会,是一种市场经济里的具体的“行当”,也可以说是属于“微观经济行为”,要办出名堂,除了有特色之外,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让企业、社会成为节会的主角。

企业是市场的主体,是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载体和源泉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,企业为了生存发展,会慎重研究企业实际、发展趋势、市场前景等多种因素,依据市场信号作出决策。因此,只有企业和社会主导,才能遵循市场规律,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办节会的目的,也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。

市场能够做的,就应当交给市场。然而很多时候,政府过于自信,相信自己比企业、比企业家聪明,过多地干预市场,干预微观经济运行,没有找到自己在市场当中的准确位置,不明白自己哪些该做,哪些不该做,结果往往是“好心没有办成好事”。比如,曾经的不少节会,类似“马兰花节”,往往是领导“灵机一动计上心来”,而且非常要命的是,很多走的都是“政府搭台、领导请客、财政买单”的路子。这种路子缺乏的是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和主导,模式粗放浪费,违背市场规律,不计成本,耗费大量人力、财力,当然会很难持久。

节会是个好东西。要办好,政府需要转变职能,不能大包大揽,要找准自己的位置,引导企业抓住地方特色和节会特点,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配置资源,并促进企业合理竞争。

回到本文开始的争论。如果是政府投资大包大揽办的那个节会,我们不该乐观地予以肯定,但如果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在办,则另当别论。

★ :本平台作为开放的会展会务信息发布平台,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平台无关。如文章、图片、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、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,请提供相关材料,发送到:2794372171@qq.com

上一篇:会奖旅游业能从迪斯尼学到些什么      下一篇:会议管理如何确定主题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