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复杂性,大概有两种表现形式,一种是表面性的,一看就知道很复杂;另一种则是隐性的,越接触,你会觉得你不知道的越多。会议展览业就属于后者。
进入会展圈已有很多年了,虽然对于这个行业的认识每年都有增加,但总觉得空白点还是很多。之所以这么说,绝不是因为谦虚——有据为证…
每年参加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年会,都会结识一些新朋友,每每与他们聊天,经常会发现自己对他们的工作内容知之甚少。我是做会议的,如果说对展览搞不清楚还说得过去的话,会议这方面总还可以吧?
其实,也不是。
在去年的第八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上,一位来自四线城市的会议公司负责人告诉我,他的公司年营业额四五个亿,在国内几十个城市都有分公司。这个消息真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——甚至让我感觉有些惭愧——因为我连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做到这样的收入水平都不知道。
刚开始发现类似问题的时候,我总会解释说,我是一个新人,可后来仔细琢磨,发现问题可能没有那么简单,最起码它比外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
先不说会议和展览是不是一家人,单就展览来说,想把产业链成员的特点都搞明白,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。
上次参加一个会议,台上一位会展专家在讲自己的一个观点,旁边坐着的一位行业协会的秘书长跟我说,如果他做一下调研,了解一下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,他就不会再这么说话了。我怔了一下,没有吱声。是啊,三千六百行,每个行业及其细分领域举办的展览活动都有自己不同的特性,只用“展览”行业“或者”贸易平台“这几个词儿来概括和总结,是远远不够的。行业差异只是一个方面,主办方运营思路与模式、区域特点、政府角色与市场之间的博弈等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,都有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给展览活动打上强烈的个性烙印。
会议的事情则更为复杂,这不仅表现在会议组织者的细分类别极其繁多——几乎所有机构或个人都可能成为会议的组织者,会议的数量可以多到无法计量——每天的某个时刻都会有人在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,还表现在会议的内容及其表达形式、会议的价值、影响会议及会议市场要素等的多样性方面。
尽管存在如此大的个性差异,会议展览之所以还能够成为一个产业形态,就说明产业链成员间的共性特征也一定很明显。
比如,会议展览活动都需要人们“面对面交流”,只不过展览更注重 “面对面交流”的交易性效果,而会议对于“面对面交流”的需求则更多一些,既包括交易或者交易促进、社会关系的建立与巩固,也包括学习、讨论、观点分享、激励等与思想碰撞有关的内容。会议展览活动还有一个共同的交集点,那就是它们都需要下游供应商提供专业的和基础的服务。
说了半天会议展览的个性与共性问题,那么它的现实意义在哪里呢?
说到具体的业务和运作项目,我们谈的是满足个性需求,但如果讲产业发展 、讲圈子社群,我们需要的则是它们之间的共性特征。
在公共平台上,大家只谈个性需求,就没人能听得懂或者根本就没人愿意听。实际上,在会议展览业界,举办行业活动、组织行业社群、出版行业媒体、开展行业培训、开发行业平台、设定行业标准、研究行业理论等,都面临着个性与共性关系的处理问题,这个问题处理的好坏,决定着这件事情本身的成与败。由此看来,这是一件很重要但却很难的一件事情,否则就不会有本文标题提到的所谓的圈子问题。
★ :本平台作为开放的会展会务信息发布平台,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平台无关。如文章、图片、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、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,请提供相关材料,发送到:2794372171@qq.com